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联合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审核发布:球友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发布者:党委宣传网工部发布时间:2023-03-24浏览次数:328

为最大限度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同时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教师的急救能力,3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开展“急救技能科普活动”主题党日活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党支部田永阳、刘春杰等四名党员,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全体党员参加了党日活动。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严红主持。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党支部田永阳、刘春杰医生,分别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的方式,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展心肺复苏及海姆立克急救技能培训。田永阳同志首先利用视频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述了心脏骤停的定义、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等内容,分析了时间与抢救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急救“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重点讲解了非专业人士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实践操作(C-A-B),详细讲解了胸部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操作要点,利用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同时指出了心肺复苏终止指标和心肺复苏成功指标。在实践操作环节,田永阳医生用心肺复苏模型和电除颤仪器,完整展现了从发现病人心脏骤停昏迷到采用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一整套流程,重点强调了心肺复苏抢救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党员们积极抓住机会,进行实践演练。

在海姆立克急救技能培训中,刘春杰医生向各位党员介绍了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术,分别从气道异物梗阻的含义、气道异物梗阻的原因、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快速识别呼吸道梗阻的“三不能+V型手”,并且结合模型和会议室现场设施进行模拟演示,重点讲解了成人及儿童、婴儿、独自一人、孕晚期及肥胖者等不同群体的急救法,以及如何取出异物、呼吸道梗阻解除的表现等内容。刘春杰医生详细指导了现场演练的教师党员,帮助党员们规范了急救动作的操作要领,提升了培训教育的有效性。

各位党员纷纷表示,通过两位医生的详细讲解和认真演示,急救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对现场急救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应对突发事件能做到紧急救护、未雨绸缪,不仅实现精神上立德树人,而且实现身体上“救死扶伤”。

活动第二环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四位医生参观了学校“红色记忆”研学中心。“红色记忆”研学中心以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迁为主线,通过珍贵的文物展品、图像资料,借助丰富的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再现了中国革命历程中诸多“第一”元素的革命人物和历史事件。结合讲解员王博同志详细讲解,各位党员再次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脉络,深刻感受到中国革命发展的艰难曲折和最后胜利的恢宏壮丽画卷。

四位医生党员均表示,通过追寻红色记忆,经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再次感悟中国革命发展的艰难曲折和最后胜利的恢宏壮丽画卷,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洗礼,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斗拼搏精神,汲取前进智慧力量,牢记初心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更加努力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奋发进取,用奉献为生命增加厚度,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身份,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撰稿:刘春伶)